公告
临清信息港(http://www.lq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临清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临清因运河漕运而崛起,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誉

发布时间:2018-04-03 15:46:15
核心提示:  临清信息港网讯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于2014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她途经北
  临清信息港网讯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宏伟的四大古代工程之一,于2014年6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她途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浙江、江苏6个省级行政区,带动了整个运河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促成了一批运河城市的兴起;同时联接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等多个区域文化,营造了新的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文化带。
  
  所谓运河文化,就是在运河开凿和通航过程中,沿运河地区长期积淀形成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是一个以时空辐射为演变特征的跨区域、综合性文化系统。运河文化在沿运河各城市有不同程度的积淀和体现,呈现异彩纷呈的特色。明清时期,山东临清因运河漕运而崛起,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誉。临清的运河文化丰富多彩、独具特色。本文仅就临清运河文化略做论述,就教于专家。
  
  一、临清是最能体现中国运河文化特点的代表性城市
  
  临清又名清源,地处冀鲁交界处,其地为黄河冲积平原。传说尧舜时期黄河曾经发生大洪水,黄河分裂为九条支河,播散开来流过华北平原。据《尚书》记载,当时"洪水滔天,浩浩怀山襄陵"、"又北播为九河"。卫河约在此时形成。当时与卫河毗邻的漳河、滏阳河等皆为浊流,唯卫河源于苏门山百门泉,水质清澈,故名清河。临清则因近清河得名。这里西汉初始建清渊县,先隶巨鹿郡,后属魏郡。十六国后赵国建平元年(330),改清渊置临清县。"隋唐以来,废置相寻,未为要地。"
  
  开凿于隋朝的京杭运河,分为江南运河、山阳渎、通济渠、永济渠四段,其中流经临清、德州等地的永济渠便是最早的山东运河。唐大历七年(772),析临清另置永济县。自隋至宋,山东运河仅在鲁西较小的区域穿行,漕运时断时续,鲁西地区经济没有大的发展。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开会通河,引汶水入卫河,从此会通河与卫运河交汇处的地理形势大为改观,二河所夹之中洲区商业迅速兴起,发展成为一个小市镇,名会通镇。明洪武二年(1369),临清县治迁至会通镇,获取了十分优越的发展条件。尤其是明成祖迁都北京并疏通会通河后,运河漕运能力大为提高。"从徐州至临清几九百里,过浅船约万艘,载约四百石,粮约四百万石,若涉虚然。"明成祖便于永乐十三年(1415)罢除了海运,漕粮全由运河运送京城。这使临清的优势更加突出。政府在这里扩建粮仓、建立钞关,政治地位飞速提升,成为"挽漕之咽喉,舟车水陆之冲" ,经济也迅速发展起来。就城市规模与繁华程度而言,明中期到清中期前,临清在沿运河各城市间独领风骚。当代学者唐文基先生认为,"除北京之外,明后期至清前期,华北最繁荣的商业都会是临清。"
  
  繁荣的经济,孕育了临清别具一格的运河文化,并传承至今。临清运河文化包含了漕运文化、商业文化、古建文化、曲艺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民俗风情等多种文化,反映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其中,临清漕运文化具有鲜明的官文化特点,反映为:朝廷在临清设立户部督储分司管理漕粮储运;设立工部营缮分司管理贡砖烧制及运输,每年征砖上百万块用于皇家宫阙陵寝的修建;设立户部榷税分司,督收运河钞关的税收。同时,运河的畅通,促进了临清商品经济的繁荣,并由此营造出独具风格的商业文化。此外,大运河吸纳古今中外文化精华,融会南北各地的风情民俗、饮食服饰、宗教信仰等,形成了临清独特的运河风情和民俗文化。可以说,临清是最能体现中国运河文化特点的城市之一。
  
  二、临清运河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海纳百川的商业文化
  
  明清时期,全国性的市场网络体系渐至形成。许檀教授对此有专文论述,认为明清时期形成的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可区分为流通枢纽城市、中等商业城镇和农村集市三大层级。其中,流通枢纽城市主要指作为全国性或大区域的流通枢纽的城市,其贸易一般多覆盖数省或十数省,并多为中央一级的税关所在地。临清就属于这样的全国为数不多的流通枢纽城市;在山东,只有临清一地。
  
  明初,临清就被列入全国33个大城市之中。隆庆、万历年间,临清进入商业鼎盛时期,其繁华程度,不仅大大超过与她平级的州城,也超府城,甚至在北方的省城中也十分罕见,成为名闻全国的大都会。万历年间,临清钞关每年所征商税定额达83 000余两,高居全国八大钞关之首。明代临清是华北最大的纺织品贸易中心;清代转为粮食贸易中心,粮食的年交易量在五六百万石以上,是冀鲁豫三省的粮食调剂中心。明清两代,临清的商品来源于南方的湖广、江浙,北方的辽东及附近省份。这些商品及临清本地生产的商品又转销于京师、直隶、河南、山西、陕西、甘肃、湖北、广东、江西、福建、安徽、江苏、浙江以及辽东等地,遍及明代13个布政司中的9个,清代关内18个行省中的14个以及关外的蒙古、西藏等边疆特区。全国各地的商人商帮都在临清经营,包括徽州商人、山陕商人、江浙商人、辽东商人以及福建、江西等地的商人。临清因为商贾云集而闻名天下,以至于州人李梦阳说"临清以聚贾获名"。不少外地商人因长期经商定居临清。他们带来了全新的商业文化,对当地民风形成了深远影响,以至于"本地人民逐末者多,力本者少。" 在长期的经商活动中,临清各行各业的商家,积累了丰富的经商经验,不少经商谚语、行话和对联等所谓的生意经流传至今,如"未曾入手、先看出手"、"不怕不卖钱、只怕货不全"等。临清人懂经商、善经商,有"临清猴"之称,即是指当时居临清的商人之精明。
  
  (二)内涵丰厚的古建文化
  
  临清作为沿运河的大都会,明清时期几百年的繁华给这块土地留下了众多的古代建筑。这些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的古代建筑,有着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美的古建筑艺术。其中,临清运河古建筑群(包括运河钞关、舍利塔、鳌头矶、清真北寺、清真东寺五处古建筑)是京杭大运河沿岸重要的文化遗存,是研究明清运河漕运、城市发展、商业贸易、民族融合等宝贵的实证资料。2001年,这五处古建筑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清古桥、闸主要有戴家湾运河闸、头闸口船闸、二闸口船闸、问津桥、月径桥、会通桥等,均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清元运河是国内仅存并保存较好的元代运河遗迹。
  
  临清历史街区中的街巷布局保留至今,且多以传统工商业为名,如马市街、锅市街、白布巷、竹竿巷等,其名称一直沿用。特别是历史街区中的几十处老房子,如汪家大院、冀家大院、赵家大院、苗家大院等,是临清运河文化的载体之一。历经数百年的风风雨雨,这些老房子得以保存下来,弥足珍贵。它们融建筑艺术、民俗风情于一体,展示着古人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一斑。此外,临清历史街区还和那蘸着运河水写成的文学名着《金瓶梅》有密切关系。如,《金瓶梅》书中提到的至今未易名、保存比较完整的街巷有白布巷、箍桶巷等;地理位置一致的地名有钞关、广济桥、晏公庙、水月寺、狮子街等,还有一些地名、街名、行业俚语,如香巷、砖厂、校场、帅府等都有迹可查,其民俗风情和方言俚语也可与《金瓶梅》一书相互印证。
  
  (三)绚丽多姿的曲艺文化
  
  明清时期,繁盛的漕运及运河上的众多流动人口,为南北曲艺的交流传播提供了良好条件。临清地处南北水上交通要道,"地居神京之臂,势扼九省之喉,连城则百货萃止,两河则万艘安流"、"五方走集,四民杂处,商贾辐辏,士女嬉游,故户列珠玑,家陈歌舞。饮食燕乐,极耳目之欢。"这样的地方,自然成为各种戏曲音乐文化的交融、传播地,也容易诞生出新的曲艺形式。大弦子戏、罗子戏、乱弹等隶属弦索系统的戏曲之兴起,直接与运河文化相关,是商品经济有较大发展的工商业城市孕育而成。正如张庚、郭汉城先生在主编的《中国戏曲通史》中所说:"弦索腔向更远的地方流布,则以山东的临清为集散地。乾嘉之际,弦索腔曾南至苏州,北至北京,一度以'东柳'称盛。"明清之际流行于沿运城镇的演唱形式还有临清时调,是当时许多南北时调传入临清,又不断创作发展的一种新曲调。除此之外,山东快书、临清琴曲、山东大鼓等曲艺形式的产生与传播,无不与临清有着密切的关系。至于京剧形成并风行北京以后,由于临清临近京城,水上交通便利,京剧艺术对临清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当时形成了一种懂京剧受人尊重、不懂京剧受人鄙薄的社会风气,其影响流布深远。聊城籍作家韩羽解放前曾多年生活于临清,他写有《戏园景观》一文,对临清当时的"京剧热"有真切的描述。至今临清市的业余京剧演唱活动十分兴盛,在全国有着较高的知名度,并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京剧之乡"。
  
  (四)中外交汇的宗教文化
  
  明清时期,临清 "为挽漕之喉,为萃货之腹,舟车络绎,商贾辐辏",人流、物流从四面八方汇集于此,这也使她容纳了来自不同地域的宗教文化。如同敦煌一样,临清也是几大文明的交汇处,且各宗教间和谐相处,都有不同的文化遗存。
  
  临清回族人口众多,从元朝起就是回民聚居地。元代诗人吕彦贞《临清即事》诗说:"济上繁华地,维舟近酒垆。回民多杂处,商贾自通衢。" 明清时期,来此定居的回民不但人数多,而且"文化卓然,人才蔚起,尤非他教所及" 。回族人中科举者甚多,仅是进士一级便有黑鸣凤、马灿、王廷英、洪梦龄、洪毓琛、马元瑞、马兆瑞等,其下举人贡生则不胜枚举。当代回族学者杨怀中教授在所着《明清回族进士考略》一书中,考证出明清两代山东回族进士共40人,临清有7人,占全省六分之一强。临清教门潭腿历史悠久,功法独到,至今传人众多。清朝武状元马兆瑞、闯荡上海滩的武术大师马永贞等都是临清回族武术界的杰出代表。近年来,张庆海、冯洋洋(左)、冯召召等回族武林高手在数届民运会上摘金夺银,为临清争得荣誉。
  
  临清的基督教文明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意大利人鄂多立克于元英宗至治二年(1322)来到中国,沿水路途经临清时,看到一座空闲教堂无人管理,就建议其助手贝纳德留住,贝纳德居此传教并终其一生。据现有资料,他是西方基督教最早在山东传教的教士。十八世纪中,山东全省天主教属于方济各会。教皇派往北京的首任主教是方济各会的康和之(Bennardin della Chiesa)。他在中国传教二十年来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山东临清行使其职责。天主教会以临清为中心,向东昌、堂邑、茌平、莘县、恩县、武城、嘉祥、德州、平阳、东阿、阳谷等县发展。临清的天主教文化遗存以华美医院旧址及临清一中、针织厂教堂等为代表,从中折射出中西文化交汇的吉光片羽,应大力挖掘、妥为保护。
  
  临清的佛教建筑较着名者有大宁寺,历史悠久,大殿保存基本完好。该寺始建年代无考,明万历、清乾隆年间先后两次重修,同静宁寺、天宁寺、满宁寺并称为临清4大寺。现存有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大宁寺稳重长老重修大雄宝殿碑记》等三道碑碣及经幢,碑文中记有昔时"环四周为市廛,金银钱帛、贝玉珠玑堆积如山"的民间商业繁荣景象。《临清州志》《北游录》等文献载有谢榛、朱彝尊、谈迁等人游览该寺的诗文。道教原有"无为观",昔已拆除,但仍有迹可寻。现存遗迹则以碧霞元君祠为代表。韩羽先生曾着文《碧霞宫庙会》,对解放前临清庙会活动作过生动描述,至今临清的元君祠在周边县市仍有较大影响,是鲁西北最大的道教场所。
  
  (五)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
  
  运河民俗作为因运河的沟通和漕运而由民众所创造传承的文化,是包容百川的文化体系。大运河把杭州、南京、北京等几大文化中心联为一体,融汇南北各地风情、饮食服饰、宗教信仰等,在漫长的积淀塑造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运河民俗文化。临清的运河民俗文化,与其他沿运城市一样,有着广深的内容。有相同点,也有独特之处。比如,运河区域城乡居民有着大致相同的节日习俗,各地的饮食习俗也因运河而广泛交融;甚至在行业语言中,都流行着南北各地商人共同熟悉的江湖式的切口。举凡称谓、建筑、起居饮食、家具衣饰、动物、器械、人体、身份职业、行业、数目、姓氏乃至天文地理等方面,都广泛使用暗语或特定的手式,成了颇具特色的运河商帮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物产中的特种动物狮猫发源于临清。临清狮猫系由阿拉伯、波斯等地商人带来的波斯猫,与当地猫和早时传入临清的南亚猫杂交,形成的狮猫新品种。其品种从毛色上区分,有黑、白、花三种;从眼睛颜色上区分,则有双黄眼、双蓝眼和一蓝一黄异眼。尤以一蓝一黄异眼品种最为珍贵,俗称"鸳鸯眼"。白色品种中的"雪狮子"、"雪里送炭"、"鞭打绣球"、"落雪"及黑色品种中的"墨狮子",均系临清狮猫中的名品。中国古典名着《金瓶梅》中描写潘金莲喂养雪狮猫,即为现今的狮猫名品雪狮子。如今,临清市许多家庭仍喜欢饲养狮猫。
  
  临清的饮食文化以清真饮食最为知名,有清真"八大碗"、"九大碗"菜品。"八大碗"即烧肉、炖肉、松花羊肉、黄焖肉、肉杂拌、清氽丸子、圈巧阁、黄焖鸡,用于喜事;"九大碗"是在"八大碗"的基础上去掉一个"肉杂拌",添加"羊尾烩海带"和"烩全羊",用于白事。临清小吃品种达几十种,各具特色,且已深入人心。比如,一件事情头绪繁多难以理清时,临清人便会脱口而出:"真是王四辈的牛肉——有个烂(乱)劲儿。"若说一件事一个人不好琢磨时,则说:"御史巷的锅饼——吃不透。"临清汤远近闻名,可因作料不同而配制出若干种,能达到百汤百味,余味无穷。有人称"到临清不喝汤,枉自费力跑一趟","临清汤喝一口,真是不想走"。临清汤的代表之作包括天花烩鸽蛋汤、罗卜鱼汤、鸡血豆腐汤、奶汤萝卜、醋浇汤、匝鱼汤(由吃剩的整副鱼骨熬制)等。
  
  除此之外,源出临清的棋类游戏"拿王伦"也是值得挖掘的民俗文化。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八月,鲁西爆发了王伦领导的农民起义。起义在临清被镇压后,清政府挖空心思、别出心裁地创制出一种棋类游戏"拿王伦",并推行全国。游戏用20个小棋子围攻一个叫"王伦"的大棋子,最后把它围攻到预设的陷井——"临清"结局。"拿王伦"的创制反映了乾隆皇帝寓"教化"于游戏中的良苦用心。 "拿王伦"在山东各地曾非常流行,但在鲁西北临清一带,"拿王伦"的下法和棋盘却别出一格。临清是王伦牺牲地,棋盘结构即是临清城街道布局的缩影。而且还有其他名称,如九连棋、担担子、倒高粱茬、憋死牛、五棋等。棋盘的半圆部分表示临清的土城,矩形部分表示临清的砖城。弧形线和矩形的边线表示临清土城和砖城的城墙。半圆部分内的菱形表示王伦牺牲处的汪家宅院。汪家大宅系清康熙年间原任河南巡抚汪灏旧宅,时由其曾孙汪继烈居住。总之,临清的民俗文化是一笔宝贵财富,值得认真研究并发扬光大。
  
  三、结语
  
  临清运河文化的特征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等特质,但其首先是一种重商的文化。临清人商业意识较强,与运河文化有着很深的渊源。在临清古城区走上几趟,品味那些以传统工商业命名的街巷,感受古老浓郁的商业气息,会让我们发思古之幽情。这种重商喜商的基因在如今的临清人身上随处可见。目前,临清是冀鲁交界处重要的商贸中心城市,烟店轴承市场、义乌商贸城、新华建材市场等八大专业批发市场辐射周边。明清时期,临清商业的繁盛,带动了这里手工业的繁荣。明代小说《三言二拍》中提到的临清帕、清代的临清哈达业等就是突出代表。如今临清工业经济仍然传承着当年手工业的基因。轴承加工、棉纺织和农机制造等特色产业,大部分企业都是从小手工作坊起家的。临清工业门类齐全,规模企业量多质优,与这种基因的影响有很大关系。
  
  临清信息港刊登京杭大运河,是一条见证了中国两千多年文明史的历史长河,是一部展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临清作为最具代表性的城市,其运河文化积淀之丰富,曾被明清史专家称之为"天然的明清文化博物馆"。随着运河申遗成功,临清市将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保护好现有的古迹遗存,整理、挖掘运河文化内涵,积极打造运河名城品牌,临清必将成为运河沿岸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写作修改过程中,蒙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晁中辰教授、聊城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赵树好教授指点教正,特此致谢!)
  
  作者单位:临清市财政局
  
  邮政编码:252600
  
  ? 清贺王昌诗:《题清源》,高志超主编:《运河名城临清》,山东友谊书社1995年版,第115页。
  
  ? 清乾隆诗《临清叹》,李印元主编:《王伦起义史料》,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204页。
  
  ? 乾隆五十年《临清直隶州志》,卷2"建置志"。
  
  ? 何乔远:《名山藏》卷49,"河漕记",《续修四库全书》第425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436页。
  
  ? 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邓希曾序。
  
  ? 唐文基:《16至18世纪中国商业革命和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3期,第144页。
  
  ? 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其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第191页。
  
  ? 李梦阳:《修东岳庙记》,康熙十二年《临清州志》卷4,艺文。
  
  ? 乾隆五十年《临清直隶州志》,卷首,贺王昌序。
  
  ? 参见黄延峰:《临清人的生意经》,《中国商界》,1999年第8期,第55页。
  
  ? 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于睿明序。
  
  ? 康熙十二年《临清州志》,贺王昌序。
  
  ? 张庚、郭汉城:《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剧出版社2006年版,第774页。
  
  ? 韩羽:《戏园景观》,《韩羽文集1》,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89页。
  
  ? 乾隆十四年《临清州志》,王俊序。
  
  ?[清]钱梓林:《沧浪轩诗集》, 影印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续修四库全书》"集部",第1324册,第479页。
  
  ? 民国《临清县志》"礼俗志四·宗教",1935年刊本。
  
  ? 详见杨大业:《明清回族进士考略(三)》,《回族研究》2005年第3期第81-82页。
  
  ? 韩羽:《碧霞宫庙会》,《韩羽文集1》,文化艺术出版社2007年版,第147页。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临清因运河漕运而崛起,有"繁华压两京"、"富庶甲齐郡"之誉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