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临清信息港(http://www.lq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临清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临清市摄影家协会等联合发起临清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

发布时间:2018-11-05 14:26:56
核心提示:  临清信息港编辑部获悉临清为运河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数百年的辉煌,是中国运河城市的典型代表,其所蕴涵的运河文化具有很高
   临清信息港编辑部获悉临清为运河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有数百年的辉煌,是中国运河城市的典型代表,其所蕴涵的运河文化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近年,中国大运河进入世界自然与人文遗产名录,临清段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段落,其开发利用价值与意义巨大。旧时临清曾有十景、八景等,为临清带来了荣耀与魅力。为弘扬运河文化与时代精神,整理、挖掘、保护运河文化遗产,充分展示临清独具特色的运河文化资源,发挥临清的资源优势,促进地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临清市摄影家协会、临清运河文化保护协会、临清老十景酒销售有限公司联合发起临清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与响应,经全市文化艺术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老十景”杯临清新十景初评工作已经圆满完成,在300多个候选名称中,评选出20个景观,作为第二阶段的候选景观,现将对新评出的20个候选景观进行新十景的评选,欢迎社会各界继续积极参与评选,为家乡的文化建设添砖瓦。
  
  20个候选景观简介如下:
  
  中州寻幽
  
  数百年来,饱经沧桑的中州,曾经目睹了临清古城衙署机构的兴革,祠宇庙坛的盛衰,市肆商铺的更迭,巷陌宅邸的变迁。这里也曾见证了权势者的作为,平凡者的善行,暴富者的奢侈,贫弱者的艰辛。在这里,推开一扇门,就会释放出一段虚掩的往事。步入一条胡同,就能寻觅到一段古老的轶闻。这里铭刻着丰富的时代色彩,这里体现着深邃的时代风神,这里积淀着厚重的运河文化,这里打印着临清民俗风情的时代烙痕。
  
  中州,即会通河南、北分支与卫河交汇形成的一块狭长陆地。它形成于元代,兴盛于明清。这里是临清县(州)治所在地,是临清经济的发祥地。这里曾经舟车排列如鳞,商贾负贩云集,是明清两朝临清最为繁华的工商和交通运输中心。
  
  长虹卧波
  
  当你由北京乘坐京九线列车,进入山东境内,看到的第一处景观,便是京九铁路卫运河特大桥。卫运河,是大运河的重要段落,当年,卫运河特大桥为京九铁路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因其采用了钢筋混凝土桁架梁技术,曾位列世界第三,亚洲第一,有京九铁路第一桥之称。
  
  每当汛期来临,卫运河水充盈,两岸碧草萋萋,特大桥如彩虹飞架,耸入云天,让人不由想起“天堑变通途”的诗句。富有意趣的是,大运河是中国古代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而京九铁路则是新时期纵贯南北的交通枢纽,两条大动脉由卫运河特大桥为媒介,在临清实现了历史性的交叉,碧波之上,长虹横卧,一条柔美的青龙与一线钢铁长龙协力合奏出时代的强音。
  
  御河春晓
  
  东方欲晓,淡青色的天空中尚有几颗残星闪烁,朦朦胧的卫运河上,仿佛笼罩着一层银灰色的轻纱。春风轻拂,晨曦初露,杨柳夹岸,暖草含香。置身于堤上,如梦如幻的胜景,给人的印象是那样的清幽、宁静与空灵。伴随着耳边传来的一声遥远的鸡啼,卫运河畔这座铭刻着我们生命记忆的小城苏醒了,它以崭新的姿态迎来了美好的一天。
  
  御河,即现在的卫运河,其发源地为河南省修武县北的黑山。战国前称清水,也称清河。汉魏时称为白沟,隋朝在此基础上开永济渠直抵涿郡(今北京),故赐名“御河”。元朝以后改名称卫河,解放后称为漳卫河。
  
  县治遗风
  
  南有苏杭,北有临张,旧时流传于大运河沿岸的这句话,形象的说明了历史上临清的富庶与繁华。但是,在大运河开凿前,临清的历史地位却没有这样高,那时的临清,只是一处偏僻的小城。追溯临清的历史,我们知道,西汉时,临清建县,金代,县城由仓集镇迁至今临清南部的旧县村一带,后因地势低洼,容易发生涝灾,明代洪武年间,县治又迁至临清城内纸马巷。从此,借了运河的地理优势,临清迅速崛起,手工业、商业繁荣,文化昌盛,成为运河沿岸知名的城市,名噪一时。
  
  历经岁月沧桑,当时的县治已成为居民区,那些衙门,厅属也早已没了踪影,只有纸马巷口的一座阁楼,仍在注视着岁月的变幻,并为运河名城临清的发展提供实证。
  
  宛园毓秀
  
  亭榭吟风桥卧水,松竹毓秀柳含烟。当人们漫步于宛园清幽的石径之上,欣赏着别有一番情趣的花窗廊壁、黛瓦粉墙。倘徉在亭台轩榭、画桥楼阁之中,眺望着意境悠远的水光山影、飞瀑荷塘。那凝聚了天地之秀、山水之秀、人文之秀的园林美景,令人观之不尽、遐思无限、回味悠长。
  
  宛园坐落于临清城西北卫运河畔,由宛秋生先生于一九九七年始建。佳园即成,游人如织,声名鹊起。二〇一二年又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其旧制,扩而建之,遂为现在的规模。今日之宛园,廊榭绕水,楼台错落,奇石林立,嘉树飘香,已经成为了运河名城颇负盛名的人文景观。
  
  黉门文光
  
  佳气氤氲,地脉钟灵。临清中州考棚街内,有一处幽静典雅的学舍。其黉门洞开,绿荫深掩,巨大而厚重的朱门,威武壮观的石狮,都向人们提示着年代的久远。上溯明清两代,书画名家米万锺、工部主事袁于令曾在此处设委蛇斋、半樗堂以文会友。至清代乾隆时,始改建为考棚试院。科举废除后,这里曾为书院、学堂,继续隆学布道,育英咀华,播火传薪。
  
  考棚黉门坐落于考棚街,其面阔三间,垂脊装饰仙人走兽,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筑风格。前身为始建于明代永乐初年的“工部营缮分司”。清代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此处改建为考棚。科举制度废止后,曾先后在此处设立单级师范学堂、山东省立第十一中学、临清女子师范、临清县城镇第三完小、临清市第三中学等。臧克家、赵望云、施佩秋等名家曾在此执教。张自忠、黑伯理、黑伯龙、张彦青等英贤曾先后求学于此。现为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所在地。
  
  会通云栖
  
  2015年,中国大运河被命名为世界文化遗产,自此,大运河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掀开了新的一页。会通河是大运河山东段的名称,而会通河临清段在运河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临清段会通河开凿于元代,元世祖忽必烈亲自为这条河命名,为解决河水落差问题,会通河用水闸来调节水量,因此又称闸河。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段落,会通河为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方面,会通河是水利工程与交通枢纽;另一方面,会通河也成为运河名城临清的一处着名风景。春日的嫩柳,夏天的流云,金秋的碧波,寒冬的飞雪,会通河在四季的轮回里变幻着风姿。尤为夏日,艳阳高照,白云飘忽,岸柳摇曳,碧波荡漾,民居参差,情景交融,令人陶醉。
  
  龙山晴雪
  
  骤雪初霁,日光凝寒。在绵绵白雪的装点和阳光的映照下,银妆素裹的龙山,玉树琼枝,至美如画。置身于这梦幻般的清凉化境,那山的苍茫,雪的洁净,松的清香,那晶莹剔透纤尘不染之纯美,那圣洁宁静清秀超逸之灵气,皆使人感佩于心。
  
  龙山,坐落于车营街南首的运河东岸,呈南北走向,高数丈,长约二里许,因其蜿蜒起伏状若卧龙,故称为龙山。龙山为明代永乐十五年(1417年)开挖运河南支时,积河土以成雏形,后来疏浚清淤之土皆聚于其上,终成规模宏大的人造土山。作为地方形胜,虽历经六百载风雨沧桑,仍巍峨的雄峙于临清大地。近年来,几经修整,此处被开辟为“龙山公园”,登山赏景者也与日俱增,已成为鲁西平原独具特色的休闲健身及游览胜地。
  
  三桥涵碧
  
  大运河逶迤南来,在临清城区中部一分为二,一支向西北,一支向南,形成一个巨大的人字形,这个人字形成了临清新城区与旧城区的分界。自鳌头矶起,向西北至卫运河大堤下,是元代运河故道,历经700余年岁月,这里仍保留着当初的风貌。曾有人形象的将元运河比喻为临清的“瘦西湖”。
  
  元代运河上,共有5座桥,其中的问津桥、会通桥原为水闸,是会通河与卫河交汇处的重要水利枢纽,在运河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明代永乐年间,在临清城内开凿运河南支,运河北支废弃,这两座水闸先后改建为桥,因为丰富的内涵及古朴的风貌,会通桥、问津桥与后来的月径桥曾被人称为玉带三桥。
  
  游童戏水,渔舟穿行,岸柳轻摇,碧水长流,曾是元运河旧时的风景。而今,经过精心治理,运河焕发了新的光彩,河上这几座古朴典雅的桥,在运河的一脉碧色里,风情独具,引人入胜。
  
  双槐凝芳
  
  树冠如盖,虬枝盘绕的吉士口双槐,如同一对饱经风霜的老者,相依相偎,伫立在会通河旁。每年的暮春时节,当和煦的微风轻轻地掠过它苍老的脊梁,一串串晶莹如玉的槐花缀满它的枝头之上,那清新淡雅,沁人心扉的芳香便会在这里随风荡漾。人们置身于这柳色含烟,芳馨浮动的地方,不仅会对两株躯干上镌刻着年轮,枝杈间蕴集着故事的老槐树肃然起敬。也会凝望着立于树下的谢榛故里碑,生发出一些饱含诗意的文思妙想。
  
  吉士口双槐,据传种植于明代嘉靖年间。如今,这两棵躯干挺拔,郁郁苍苍的古槐,在世人的精心呵护下,愈发显得枝繁叶茂,生机盎然,成为运河名城临清一道靓丽的人文景观。
  
  行宫暮烟
  
  每年四月,临清城东以歇马厅为中心的区域内,热闹非凡。出售小商品的摊贩,各类地方小吃的帐篷,四处游行的社火,熙熙攘攘的香客游人,构成了歇马厅庙会的全景式画面。
  
  歇马厅为泰山碧霞元君的行宫,是一处古色古香的建筑群,历史上便很有名气。每年春天,碧霞元君来此驻跸一个月,当地以此为契机,开展以朝奉、祝祷活动为核心内容,包括商贸、文化、旅游等活动在内的大规模的地域性庙会。应该说,歇马厅源于泰山神话传说,长期以来,人们将自己的生存祈愿与神话传说结合起来,通过各种方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因此,歇马厅走入了民间,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每当暮色来临,歇马厅上空徐徐飘散的香烟,渐渐与天上的云彩融合,亦真亦幻,趣味横生。
  
  故道晴岚
  
  “昔乃水流通道,遗迹千秋,黄河择路曾经此;今为地质公园,铺青无际,生态多情更可人”。雨后初霁的盛夏,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岚烟弥漫雾气蒸腾,穿园而过连绵起伏的千年故道,宛若一条盘旋而卧的苍龙,愈加显得神秘莫测。逾三百载春秋,万株古椹树,更是茂密葱茏苍翠欲滴。游走在这片凝聚着历史而又充满诗意的遗迹之中,人们是那样的流连忘返。
  
  自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开始,黄河主流曾四次流经临清,其主要支流三次在这片土地上横穿而过,总计流经时间长达六百余年。独具一格的临清市黄河故道地质森林公园,就是在其遗址上兴建的一处风光秀美的自然景观。
  
  古寺春荫
  
  春意阑珊,花幽树明,古朴庄重气势恢宏的清真寺,在春风的沐浴下熠熠生辉。细碎的阳光透过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从枝叶的缝隙中一束束洒落在寺院静谧的土地之上,它仿佛在用委婉的语言,诉说着古寺数百年的世事沧桑。在用优美的文字,书写着民族团结,共生平和,共创美好未来的憧憬与希望。
  
  清真北寺位于临清古运河北支入卫处,明初始建,明代嘉靖四十三年(1564年)重修。有殿、楼、厅、堂90余间。主体建筑礼拜殿面阔宏敞,进深深远。殿顶覆绿琉璃瓦,攒尖塔楼饰三顶鎏金葫芦,甚为壮观。寺院内肃穆幽静,古柏参天。整个建筑融中国传统艺术与伊斯兰文化为一体,它既是回族民众进行宗教活动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临清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古刹梵音
  
  临清为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宗教文化便是临清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清代以来临清史志记载,明清以来,临清宗教文化兴盛,境内寺庙众多,遍布城乡,佛、道、伊等教派争奇斗妍,为临清文化的发展与社会的安定和谐作出了贡献。当时,较有名的寺庙有永寿寺、大宁寺、天宁寺、静宁寺,关帝庙、大王庙等。可以说,作为宗教场所,众多寺庙成为大批群众寄托精神的地方;另外,作为建筑艺术,寺庙也丰富着临清的建筑文化。可惜的是,历经风雨沧桑,绝大多数寺庙今已无存,当年“壮丽甲于诸寺”的大宁寺得以保存下来,仍在传承着临清宗教文化的薪火,也为历史文化名城临清展示了一抹别样的文化色泽。
  
  孤松晓月
  
  临清东郊,深蓝色的天幕上,一轮明月缓缓升起,映上五样松沧桑的枝头,近旁的城市,已经没有了白昼的喧嚣,只有闪烁的灯光,渲染着宁静安详的月夜,远处的村庄已经进入梦乡,一种诗画般的意蕴在郊野上弥漫。
  
  五样松,学名为桧柏,为明代锦衣卫陈氏返乡时所植,迄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因其叶子有针、刺、米粒等五种形态,临清民间俗称五样松,向为临清着名景观,民国间所修《临清县志》中,以“东郊孤松”列为临清十景。数百年来,五样松栉风沐雨,阅尽沧桑,巍然屹立在鲁西平原上。其老干盘曲,横柯蔽日,似虬龙飞天;纹理杂错,树瘿突兀,极具树中寿星风采。自古至今,作为运河名城临清的地标性景观之一,吸引了众多游人。
  
  鳌矶凌烟
  
  临清城中部,会通河畔,有座古朴的小型古建筑群,这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鳌头矶。鳌头矶前,大运河轻轻一绕,形成二水中分之势,河水的轻柔秀美冲减了古建筑冷峻的氛围,附近凤凰岭的翠色浑然天成,映上鳌头矶的楼阁,将自然的灵秀与人工的古雅有机结合,秀水绿脉,峻阁凌烟,风情独具。 鳌头矶原为会通河南、北支汇流处的一座石坝,因其状如鳌头,南、北运河上的水闸形如螯足,矶后的广积桥形如鳌尾,时人形象的称之为鳌头矶。随岁月的变迁,当年的石坝早已消失,后起的这组小型古建筑群,当仁不让的成了最初鳌头矶的替代。无论春夏秋冬,晴初霜旦,翠色环绕下的鳌头矶,纵览云飞,俯瞰着身边的会通河,成为临清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宝塔夕照
  
  绚烂的落日,在卫运河西岸的大堤上缓缓下坠。瑰丽的晚霞,映照着河水中的旖旎波光。夕阳在它最后时刻所尽情释放出的光辉,为大地涂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金黄。神秘的舍利宝塔,在苍茫而静谧的暮霭中高高耸立,犹如一尊亘古不朽的雕像。它曾目睹过已然远去的漕运盛衰,它也憧憬着运河名城再度崛起的美好希望。今天它默默地遥望着落日的消失,明朝它更期待着从另一端升起新的曙光。
  
  舍利宝塔位于临清城西北约五公里处的卫运河东岸,为砖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1611年),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塔高61米,9级8面,塔座为条石砌基,塔顶呈将军盔形,由临清人柳佐主持修建。数百年来,舍利宝塔一直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标志性建筑,漕运盛时,亦具有灯塔的作用,它与通州的燃灯塔、镇江的文峰塔、杭州的六和塔并称为“运河四大名塔”,是临清着名的人文景观。
  
  钞关遗韵
  
  晓风残月中的临清钞关,历经数百年春秋轮回,依旧执着地守望在古老的会通河边。漫步在这里,我们仿佛是在品读一部经过历史风尘幻化的史册。榷址的断碑、残窗,以其厚重而浩繁的人文信息,铭刻着它曾经的过往。钞关的老屋、老墙,虽经历了无数次狂风暴雨的冲刷,仍以其特有的遗韵,向世人诉说着古城的盛衰与漕运的兴亡……。
  
  临清运河钞关遗址位于今青年路西首南侧,运河南支的西岸。始建于明代宣德四年,至今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为国内目前仅存的钞关旧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临清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
  
  翠海帆影
  
  京杭大运河行至临清,在城东部优雅的转了个弯,进入城区。运河的近旁,林木蓊郁,绿意盎然,游人如织,市声鼎沸。绿色的中心,一袭巨帆冲天而起,与云天相接,与飞鸟为邻,蔚为壮观。这里,是临清运河文化广场,一处市民休闲、游乐的赏心悦目的佳境。
  
  运河名城,是人们对临清的称谓,就文化内涵说,是指临清运河穿行,工商业发达,经济繁荣;而就城市的自然风貌说,则是指临清灵秀的水与生机盎然的树木。运河文化广场可以说兼具了这两方面的特色,广场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四周钢筋混凝土的现代建筑包围中,这方沁人的碧色展示了临清的温情,也延展了运河名城的自然文脉。这里,是市民放松身心的乐园,也成为新时期运河名城一片悦人耳目的风景。
  
  凤岭环翠
  
  京杭大运河行至临清城中,在鳌头矶旁一分为二,一支向西,一支向南,就在这南支与北支的汇流处,凤凰岭拔地而起。凤凰岭,为明代永乐年间开凿临清城内运河南支由河泥堆积而成,久而久之,成了临清一处胜景。据记载,清代康熙、乾隆数度南巡、东巡,曾登凤凰岭赏游,“凤岭钟英”为旧时临清十景之一,远近知名。
  
  临清信息港讯凤凰岭下,大运河碧水轻流,如玉带缠绕,轻灵曼妙。密密匝匝的树木由岭下向岭上层层铺陈,水声与翠色相叠,生出自然而美妙的意境。凤凰岭东,为民国间建筑武公纪念堂,岭东南的大片林海间,游人众多,歌舞声相闻,引人流连。这里原为进德会旧址,新中国成立后辟为大众公园,成为市民游玩、休憩的重要场所。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临清市摄影家协会等联合发起临清新十景征集评选活动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