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临清信息港(http://www.lqxxg.cn/)服务大家,欢迎分享传播!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将为您信息免费推广,现在免费注册会员,即可免费发布各类信息。
关闭
免费发布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临清新闻资讯 » 本地新闻 » 正文

无声的课堂,无声的爱|临清一位听障教师的育人故事

发布时间:2018-09-10 17:15:39
核心提示:  临清信息港报道称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条写在山东聊城临清市特殊教育学校过道两侧墙面上的标语,已经颇有
   临清信息港报道称“学会健体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这条写在山东聊城临清市特殊教育学校过道两侧墙面上的标语,已经颇有些岁月的痕迹。23年前,少女时代的杨铮曾无数次走过这里。她的世界里没有声音,却从来没有放弃对世界的爱与渴望。毕业后,她选择回到自己成长的地方教书育人,给予和她有着相似经历的孩子更多抚慰与希望。时间一晃,便是13载春秋。
  
  身残志坚
  
  她总是报以微笑
  
  记者见到杨铮的时候,一堂无声的美术课正在6-8年级的教室里进行。杨铮用粉笔在黑板上熟练地写下了“亮灰”“反光”“明暗五调子”等美术课常用的词汇。在孩子们作画的时候,她喜欢来到孩子们身边,在每个孩子面前,用手语耐心交流,帮助他们打磨作品的细节。
  
  杨铮今年31岁,一头金色的短发,搭配了一身清爽的天蓝色工装。记者注意到,无论是在课堂还是在办公室,她的脸上始终保持着微笑。
  
  两岁的时候,杨铮因为高烧意外地导致了听觉障碍,并慢慢地失去了听力。“在我四五岁的时候,父母带我去北京看病,面对医生我就意识到自己听不到声音。”杨铮熟练地在电脑上敲下她想说的话。
  
  一开始察觉到自己听不见声音,杨铮非常痛苦,与他人的沟通障碍也曾一度让她抓狂。而如今的她,不仅能够熟练地与人通过手语交流,对手机、电脑的使用也十分在行。“她所要付出的努力,是其他人的不知多少倍。”张凤华在这所学校里当了16年的语文课老师,她十分理解作为一个听觉障碍患者,掌握一门语言是多么不容易。“而一门语言,仅仅是她们学习各项技能的基础。”张凤华说。
  
  “我没有抱怨命运对我不公。父母告诉我要坚强,教育我身残志不残,要做一个自强不息的人。从小,父母的言传身教给了我面对困难足够的勇气。”杨铮写道。
  
  困难重重
  
  挡不住她向命运要强
  
  就在意识到自己的世界没有声音的那一年,不甘心的杨铮默默告诉自己,一定要学着要强。许多年来,这份初心始终在她的心头萦绕。
  
  刻苦学习塑造了她榜样般的成长轨迹。8岁,她就来到临清市聋哑学校(也就是她现在任教的临清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前身)上学。没过多久,她去临清五中子弟小学和逸夫实验小学随班就读。13岁,她就考入了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5年后,成绩优异的她大专毕业,来到了自己成长的地方——临清市特殊教育学校,成为一名特教老师。“因为痛苦过,经历过才懂得幸福。”她表示。
  
  “现在的知识面比我读书的那时候更广,工艺美术方面的技艺要求比那时候更为精湛。所以我不能停止学习,时时要求自己在技艺上不断探索和进步。”
  
  为了把最好的知识和技术教给孩子们,即使在假期里,杨铮也常常把自己锁在办公室里钻研刻字、缝纫、编织等技术。“杨老师是一个很要强的人,这些年的钻研,不仅让她的手艺愈发精湛,在手工艺品行业也显露了自己的才能。同时,她不断给孩子们开拓机会,带着他们在校外参赛,拿到了不少荣誉。在每年孩子们大考前,她都要四处为孩子们收集资料,预测考试的方向,网上查不到,就来回奔波几百公里去济南……”张凤华说。
  
  “她的言传身教给了我们乐观和坚韧的品格。”刘亚君曾经是杨铮的学生,如今的她已经从北京一所知名大学毕业,开始了自己崭新的生活。“如果杨老师没有以身作则地践行着乐观、向上的品质,同学们不会愿意向她敞开心扉,更别说好好念书了。”
  
  最动听的旋律
  
  是孩子们立身的回音
  
  “我们容易自卑,常常觉得缺少来自外部世界的关心。令人高兴的是,我逐渐地看着身边同学都有了自信,这很多都是杨老师的功劳。”刘亚君说,最打动她的是杨老师的那份真心。“虽然她不说什么,但是她做了很多。我能明白她,她也能明白我,我们才变成好朋友了。”
  
  刘亚君毕业那年,因为缺乏自信,想去一所中专念书。杨铮却一直鼓励她去读高中、考大学,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在她看来,杨铮老师“善意地高估了”她的绘画水平,但也是这份“善意的高估”,让刘亚君找到了自信。面对困难,师生俩坚韧的劲头很像。“我努力考上大学,就是为了不让杨老师失望。”她说。
  
  “信任”,酝酿了许久,杨铮在键盘上敲出了这两个字。“同样在无声的世界里生活,我对他们的每一天感同身受。”经历过相同的磨难,杨铮更清楚应该怎么帮助学生,相互信任是一切改变的开始。
  
  理解、宽容、耐心、爱心,是杨铮理想的个人品质,她也十分看重对每一个听觉障碍的孩子个人品质的培养。“孩子们必须懂得做人的良好品质,将来才可能找到工作立足于社会,如果品质不好,干什么都废了。”
  
  除此之外,杨铮最担心的问题,就是有着听觉障碍的孩子们走上社会后,如何更好地适应这个社会。“残疾人不能缺少一技之长,这也是他们一辈子的立身之本”。
  
  临清信息港相关讯息“我的学生们能走向社会,能够在社会上立足,并且还能靠自己所学的技术来养活自己,说明学生们真的是把自尊自爱自立自强这句话时刻放到心上了。所以,每每听到这样的消息,我真的是特别的感动与欣慰。”杨铮说。
 
 
[ 新闻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同类图片新闻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无声的课堂,无声的爱|临清一位听障教师的育人故事版权与免责声明
最新分类信息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站点地图